来!听赫尔佐格最新的思想独白
本文为全球知识雷锋第32篇讲座,
本次讲座题为《...hardly finished work...》,于2016年1月27日在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举行,是赫尔佐格阔别哈佛多年后的最新演讲。由普利兹克奖得主著名建筑师赫尔佐格主讲,由东南大学孙志健记录整理,由ETH硕士,ArcDog创始人,曾在赫尔佐格德梅隆事务所实习的梁睿哲推荐。
记录者:孙志健
东南大学本科大四在读,关注ETH体系Olgiati,Kerez,Pascal,Dietmar Eberle等建筑师
推荐人:梁睿哲
苏黎世联邦理工建筑学硕士。瑞士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协会执委会委员。曾任职于赫尔佐格德梅隆建筑事务所,现为ArcDog及ArcDog Film创始人。
哈佛大学访问教授,ETH教授,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曾获普利兹克建筑奖、英国RICS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史特灵奖、欧洲工业建筑奖等多项荣誉,与皮埃尔・德梅隆合股成立HERZOG & DE MEURON建筑事务所,他们排名于同时代最成功和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中。
演讲者:赫尔佐格
(Jacques Herzog)
文章全长13723字,阅读完需要15分钟
推荐语
本篇讲座由ETH硕士,曾在赫尔佐格德梅隆事务所实习的梁睿哲推荐
ArcDog Film "易北河爱乐音乐厅 |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 视频静帧,图片版权: ArcDog /梁睿哲
在事务所早期,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就尝试在材料和构建中融入有趣的个人化设计,如利口乐办公楼里接着矮墙的木钢楼梯和巴塞尔射手街住宅的井盖立面,同样的材料置换和异化带来的兴奋感也出现在了绝大部分项目里。2008年以后他们的方案渐渐减少了以前对建筑学品质的创新,试图以设计的模范化和材料构建的重复化来达到建设速度和施工品质的保障。他们对未来的把控是基于当前的技术水平、城市的自我定位和未来的建筑品质需求做的中和调试。
ArcDog Film " E, D, E, N亭子 |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 视频静帧,图片版权: ArcDog /梁睿哲
ArcDog Film "普法芬霍茨运动中心 |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 视频静帧,图片版权: ArcDog /梁睿哲
背景介绍
现代主义建筑颂扬实用性,毅然与“装饰(ornament)”划清界限,建筑大师阿道夫・卢斯提出“装饰即罪恶(Ornament is crime)”,将“装饰”彻底排除于美学之外;而密斯・凡・德罗说:“少即是多”,以及勒・柯布西耶所谓“房屋是居住机器”等言论,更使建筑功能与形式泾渭分明,理性精神成为设计的唯一准绳。
20世纪初“包豪斯校舍”标志着现代主义成熟,去除多余装饰以及强烈功能实用导向的特质风靡一时,强调简单与不假雕饰、追求结构的几何美感,希望以最少材料达成建筑的功能。
赫尔佐格却反驳:“不要走进误区,只注重节能而忽视了形式,任何民族都爱美,没人喜欢丑陋的东西。形式对建筑师来说意味着机会,要给予重视。”
1978年毕业不久的赫尔佐格参与巴塞尔狂欢节游行,这使他更深刻地领略对材料的敏感,意识到“日常事物”的意义。对建筑本原的追求使赫尔佐格的作品从花哨的形式或固化的逻辑思辨的条框中解放出来,把注意力集中在基本材料表达上。
“狡猾”的化妆
西班牙建筑大师拉斐尔 · 莫内欧评价赫尔佐格早期作品:一方面是形式的极致简化,另一方面引致对各种材料潜力的挖掘。显然,这两个倾向跟赫尔佐格从艺术中得到的启发直接相关。然而“他们的作品首先是对物质的歌颂,而形式只是令其成为现实的媒介”。美国建筑评论家杰弗里·基普尼斯称赫尔佐格的处理表皮手法为“狡猾的化妆”。他认为化妆有别于传统意义的装饰:装饰是附加的构件,但它们本身还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化妆则是涂抹在表皮上,与表皮融为一体而改变了表皮的外貌特征。化妆的着力是肤浅的,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美国加州多米纳斯酒庄是材料作为建筑表达媒介的终极典例。赫尔佐格把基地附近碎石块装在钢丝网盒里,砌成建筑的石笼外墙。石头不再是承重材料,而是天然幕帘表皮,覆盖在混凝土结构之外。这层石头表达通透的轻盈,如编织制品一般让光线透过石缝进入室内。建筑魅力就在于表皮的熟悉与陌生、坚实与柔弱、厚重与轻盈的暧昧统一。
赫佐是个足球迷?!
哈佛大学GSD院长Mohsen Mostafavi如沐春风地说:“今天全体师生都在场,赫尔佐格也曾是我校教员,长期以来都是我们的校友。或许因为他和德梅隆合伙开了工作室,所以很久没来哈佛演讲了。他们在巴塞尔的事务所专注于研究地形与城市文脉的延续,也就是“拓展延伸(sprawl)”的建筑理念。不少曾在他事务所实习的学生现在返校了,有些人刚完成学位论文,他们与ETH的同学合作多年,我们拭目以待将来的项目成果。”
Jacques Herzog & Pierre de Meuron近照
“我尽量简短介绍,但赫尔佐格和德梅隆都是极独特的建筑师:他们在70年代特殊时期从ETH毕业,并创立事务所。他们也受到1968年学潮影响,以社会科学为大纲,与毕业生们一样投身于社会政治运动。他们置身城市文脉,发扬类型学,远离情绪化的流行艺术,尽管作品身段低调,但创作手法颇为激进,无论是尺度还是元素都尝试变形,与当代都市沉默的多数建筑交相呼应,在全球极有影响力。尤其是他们早期结合艺术的手法:材质的整体性,感性诗意的新形体(sensibility),色彩(coloration)的创新......这些都深刻影响他们的作品。我相信对很多曾于八九十年代末在GSD求学的人,例如瑞士的Ricola公司仓库让我们慨叹如此简洁的体量竟能瞬间唤醒(evocative)大家的情感共鸣,堪称仓储建筑的丰碑之作(monument)。”
瑞士薄荷糖制造商Ricola仓库,赫尔佐格运用聚碳酸酯板印上德国摄影师Karl Blossfeldt的植物图案,具象的图案成了意象表达,装饰成了统一建筑的手段。表皮像为这座平凡的工业建筑穿上了华美袍服。
“他们被誉为类型学(typology)的大师,设计了伦敦Tate Modern艺术馆和Schaulager博物馆等不少文化建筑,可以从作品窥探出他们在不同语境下追寻特定主题,且不断深化。足球场(football stadium)对现代建筑师而言是冷门的类型,但对赫尔佐格来说截然相反。大家或许知道,他是巴塞尔足球队的狂热(ardent)球迷。这确是很棒的球队,他也因此设计了不少体育场。至今他完成了波尔多足球场,还有即将完工的切尔西的斯坦福桥球场。他把体育场的概念理解成斗士的战场(place for warriors),这在当代(contemporary scene)至少是欧洲语境中是令人兴奋的。所以今天我们很幸运请到赫尔佐格,不仅因为他做了很多从材料(materially-based)入手的实际项目,而且他和德梅隆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比如对城郊地形与文脉延续方面的探讨。不论是多么未知的领域,他们总能井然有序(systematic)地解决。如今他的事务所已有400余人,做着世界各地的50多个项目。”
波尔多足球场有900多根纤细的柱子支承看台和屋顶,增强了建筑的体积感,定义空间无形的边缘。方形平面的屋顶、缓缓升起的看台和与之成镜面反射的大台阶共同用纯净的抽象形式实现了庄严的纪念性,同时又富有轻盈的优雅感。结构、空间、装饰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伦敦切尔西斯坦福桥球场,赫尔佐格用圆形峰顶引领各边,并在中央渐变成方形开口限定球场,简单的几何图形把零碎的体量元素统一整体。周边的柱墩俨然呈现出类似哥特教堂飞扶壁的意象,限定大厅的空间。化妆的表皮不是包裹整个建筑的外墙,而是分别运用到每一个结构构件上。
“今晚赫尔佐格会与我们分享他的思考,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听了,请大家一起欢迎他!”(掌声经久不息)
讲座正文
各位晚上好!我想感谢很多阔别已久的老朋友,今天他们也在。正如Mohsen所说,我只分享五个项目。通常我把项目按不同阶段分类,而今晚我将展示最近的新作品。其实在2015年我们已经完成了11个项目,我将就其中4个项目谈谈我在这些作品中的最新思考。
赫尔佐格2015年共完成11个项目:Miu Miu青山店、波尔多体育馆、米兰2015世博会慢食馆、巴塞尔办公楼、德国Vitra仓库、瑞士Chaserugg山顶缆车站、瑞士Roche医药公司总部、瑞士Uster公寓楼、马德里BBVA银行总部、恩特林登博物馆扩建工程、牛津布拉瓦尼克政府学院
城市并置
Prada青山店——Miu Miu青山店
我选出来对比的项目都是有意义的,所以我想把Miu Miu旗舰店和我15年前做的Prada旗舰店拿来比较,因为它们像孪生姊妹(siblings),虽有差异,但可以相互诠释,或者说相辅相成。我当然还要讲触动人心的波尔多球场,这是一个不同于慕尼黑安联球场(Allianz Arena in Munich)的别开生面的建筑。我深爱足球,它是欧洲运动乃至全球运动。但它是植根欧洲的,因为在欧洲有多种足球文化,例如西班牙文化。英国是足球故乡,当然也有英国文化。还有德国文化,虽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我们只知道他们总是胜利赢球!(笑声)所以我们讨论与足球相关的建筑时显得更加有血有肉(flesh on the bone)。我觉得波尔多球场是一个不可能出现在英国的典雅精致的建筑,当你看到我展示的更偏哥特风格的切尔西斯坦福桥球场时就会明白。
Prada旗舰店总平面图
装饰=结构=空间
Prada青山店街景
首先看前两个项目——Miu Miu和Prada旗舰店,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建筑风格的并置。你们可能还记得Prada旗舰店,我个人认为这是我所做的最棒的建筑之一。去年当Miu Miu旗舰店开业时,我到东京又看到了Prada青山店,作为建筑师我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作品历经15年后依然崭新(fresh)。
社交空间——小广场
显然这个建筑的概念是“通透感”(transparency),但我们留出空间增加了一个小广场(little plaza)——欧洲元素。因为通常在东京这种城市每一寸土地都要被充分利用,所以几乎没有任何公共活动的空间。因此我们试图对抗周围环境,引入欧洲的小广场空间,在建筑周边形成社交空间。
设计概念——带气泡的玻璃体
奇观的诱惑
我们希望建筑是透明的玻璃体,但不是办公楼的那种玻璃幕墙,而是带有气泡的玻璃体(glass bubbles),确实很有魅力(seductive)且吸引眼球。人的直觉(perception)可以感知到它的膨胀收缩(bulging in and out),凸出凹进(concave and convex),我们想要的就是这种迷人的视觉体验。但实际建造中不可能只做气泡玻璃,结构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结构,既能支撑建筑,又能在硕大开敞的玻璃体中创造封闭(enclosed)围合(hermetic)的空间,所以这个结构绝不仅是装饰(decoration)。
表皮是建筑外墙和屋顶结合的斜肋结构构架,同时用于支承各层楼板。建筑内部垂直的核心筒和从外墙格子水平拉伸而成的菱形管连接楼板,也加强了外壳结构的稳定性。零售空间则是在各种结构构件中自由流动,水平拉伸的菱形结构管同时又成了小尺度的试衣室空间。
最终它点缀着建筑,但装饰就是结构,结构就是空间,这三个要素表达了同一概念——结构限定着空间,既是构件又是空间的一部分,建筑中每个可见的部分都同时充当结构、空间、表皮三种角色。装饰表述了空间,其实装饰是整体性(holistic)的建筑语言,它与装修截然不同,很多人经常把两者混淆,其实它们风马牛不相及。
腔体管道外部结构
表皮的消失
这些封闭结构腔体的管状空间(structural tubes)可以作为更衣室或试衣间,还可以作更私密(intimate)的洽谈间或会议室使用。从照片可以看出这些构件正如立面结构一样极其牢固,且在装饰(fitting out)中不断变化。在Prada旗舰店看到的设备你在Miu Miu旗舰店也能看到,因为它们属同一家公司,Miu Miu只是Miuccia Prada(缪西亚・普拉达)的昵称。这里所有的材质以及家具灯具等元素都是经过设计的,和Miu Miu旗舰店一样。
管状空间内部结构
洽谈间透视场景图
建筑结构在夜晚更加耀眼,这些凹凸的玻璃砖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这些20世纪初就流行的凹形玻璃使橱窗里的商品栩栩如生,仿佛没有任何阻隔。这些凹凸弯曲的玻璃表面在人眼中变化万千,当你站在建筑外感到内部空间若隐若现,欲拒还迎,这就是内外的视线互动产生的感官体验。
建筑外观夜景
玻璃表皮对室内空间的塑造
建筑与街区的视线互动
建筑内外的光影变化
从室内看到Miu Miu旗舰店
暧昧的透明
当我们接到Miu Miu旗舰店的项目时发现它与Prada店位于东京的同一街区,隔街道相对。我当然很兴奋,但同时也犹豫一个问题——很难再做出像Prada旗舰店这种如此一鸣惊人的标志角逐,但是我对建筑分三六九等并不感兴趣,所有建筑总有大众接受程度的差异。我想做的只是抓住机遇做出相互对话呼应的建筑,尤其在城市层面你可以看出这两个项目的关系。这只是方盒子,但它更是通透的“魔术盒”,它与Prada店纯粹透明的体量不同,它像一场关于“透明”的游戏。
Miu Miu和Prada旗舰店总平面图
它通过暧昧的方式玩弄“透明”的技巧,这是一种神秘的(furtive)透明。但这块区域(zoning)并不适合像Prada店那样高的建筑,只能是一个小体量。我们便在更小、更紧密的建筑中寻求潜能。我们利用这些想法来引导设计思路:“比专卖店更像家,比开放更隐秘,比奢华更简朴,比透明更不透明。”所以我们限制了高度并试图生成方盒子,通过彻底的简化以及纯粹的塑形,将盒子轻轻打开,微微掀起一角,让人通过遮掩隐约地感知内部空间。
Miu Miu青山店街景
基地高度的限制
当然此前我们尝试了许多其他方式,但发现最简洁的手法最有力地打动人心。然后选用材质时我们试过金属和石材甚至木头,最终选择了像剃须刀片(razor blade)般尖锐锋利的金属材料,这种质感与精心设计(carefully crafted)的细致典雅(refined)的室内装饰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强了暧昧的透明性,吸引人进入封闭的魔术盒子中。
体块推敲分析图
设计概念草图
概念渲染图
时尚试炼场
室内像极了大剧院,每个细节都极尽精致。我们更把Miu Miu和Prada旗舰店当作时尚研究室(laboratory),研发新材料和新产品的试炼场,因为Miuccia Prada是赫赫有名的时尚设计师。但很少有人了解她多么富有灵感,堪称我们时代的最伟大艺术家之一,她同时也是见识广博的艺术收藏家,所以和她一起工作对我来说既是才智的挑战,也是有趣的经历。
Miuccia Prada,意大利人,Prada创始人的孙女
我们曾想在室内使用粗糙的混凝土或钢铁材料,以及装饰泡沫(upholstered foam)或塑性货架(plastic shelves),但各种尝试后还是回归了锦缎(brocade)织物这类传统材料。我希望探寻更现代的设计语言,所以将织锦与铜(copper)等金属进行混合,营造一种撩人心弦(erotic)的亲密的空间氛围。
室内模型
织锦材质选取
我们试过穿孔金属板(punching metal blades),也做过混凝土测试,虽然很多试验都没有结果而被放弃,但我依然觉得实验很重要,没有人可以先想象然后直接操作就能得到结果,所以这些尝试很有必要,通过比较总结都能得出成果。我又尝试了砌石,在金属筐中填充砌石,自然阳光穿透其间罅隙(gaps)形成迷人的阴影,宛如建筑的花边点缀。所以我选择用的铜和织锦及锋利金属与精心设计的家具都能对其他项目产生启发。
穿孔金属板
室内所用材料
“透明”的对话
不止建筑前部微微掀起的透明,后部也像背景幕布(backdrop)般给人以缝隙将视线潜入(sneak in)室内。当我提起“透明”概念时,大家都觉得很不可思议,认为Prada旗舰店才是通透的。这个建筑使用刀片般锋利的金属材质,但我不想额外开窗,只想用掀起的缝隙给人以暧昧(furtive)的印象。另一方面,我们决定将山墙侧金属外墙在人视高度进行镜面抛光(polish)的处理,营造渗透感(porosity)以显现建筑另一端。它是一种可以反射但视线不可穿越的开敞性,一种欲拒还迎(reject and attract you)的吸引力,甚至可以返照出街道另一边的建筑,进行了有关“透明”的对话。
Miu Miu青山店前端微微掀起
透明性概念模型
金属镜面抛光处理
这样的表面吸引了过往行人的视线与好奇心。但不同于能看见内部的商店橱窗,视线是反转的;窗户不会正如预期地通透,行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尽管这条街道本身并不是一个鼓励驻足观望的地方,这座建筑本身就示意了一份让行人进来并停留一阵子的邀请。
与中世纪古城对话
恩特林登博物馆扩建工程
科尔马区位分析
科尔马(Colmar)是距巴塞尔北部45分钟车程的法国城市。它非常古老,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格局,曾像威尼斯一样水系发达,但如今很多运河都成了暗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由格鲁奈瓦德(Grunewald)于1515年绘画的伊森海恩祭坛画(Couvent des Antonins d'Issenheim)。
科尔马历史照片
格鲁奈瓦德的《伊森海恩祭坛画》
古城景点分布
恩特林登博物馆照片
博物馆位于前道明会修道院内,修道院建于1232年,位于菩提树下的圣约翰礼拜堂侧。馆内展出中世纪末及文艺复兴时期以莱茵河一带为题的重要雕塑及画作。改造前这幅杰作在巴西利卡教堂里展示,整个展馆布置就像大集市,并没有充分展现镇馆之宝。从城市角度,博物馆扩建我们首先将其分成左右两翼,然后将覆盖的运河打开,恢复科尔马中世纪水城的原貌,重见天日的运河也成为城市全新的公共空间。
修道院改造前后对比照片
改造之后两个建筑体量通过地下美术馆相连,在恩特林登广场两端对望。中世纪的修道院包括了教堂、聚落、喷泉和位于边上的花园。广场的另一边的新博物馆和教堂体量相等,并与曾经的浴室一同围合了另一座封闭庭院。
改造后空间布局
基地鸟瞰图
基地现状照片
模型照片
整合城市空间,运河重现天日
非模仿的类比——提炼语言
我们希望寻找一种城市形态和建筑语言,来融入旧城同时尽量现代化。在两个博物馆中间,恩特林登广场凸显出历史重要性,通过修道院、马厩和农场建筑让人回忆起旧时被称为 “Ackerhof” 的聚集体。曾经博物馆前的公交站和停车站被改造成公共城市空间。Sinn运河穿过科尔马旧城,开放后成了新公共空间的核心元素。视线穿越水面,一座小屋标志着博物馆的存在,它的形态、尺度和位置和原先在那儿的磨坊一样。两扇窗户让行人可以注意到底下连接两座建筑的画廊。
博物馆分区图
主入口广场照片
城市空间中运河照片
扩建建筑入口位于恩特林登广场中央,将人流引入修道院。修道院立面经过精心修复,法国国家遗产部门全程参与我们的修复过程,近现代部分被拆除恢复成早前状态。我们让原有木屋顶重见天日,也使人们可以通过开敞窗户看到外面修道院和城市。
修道院改造前后对比
教堂的屋顶也经过了改造,我把新的木屋顶设在中殿上。参观者可以通过新的混凝土螺旋楼梯进入地下的连接新旧建筑的画廊。我们精心设计了地下画廊和新展览建筑的室内空间,将展示19到20世纪的艺术作品以及当代抽象艺术,而二楼空间适合临时展览。它的山墙屋顶和11.5米层高呼应了对面的多米尼加教堂。从前浴室内被称为 "La Piscine” 的泳池连入新展览空间。浴室内的其他空间容纳了博物馆行政、图书馆和朝向新庭院的咖啡馆,以及面向广场的科尔马旅游部门。
新的混凝土螺旋楼梯间
Ackerhof和小的住宅具有不规则的碎砖立面,与旧修道院的石砌石膏立面形成对话。尖顶窗切入砖墙内,而山墙顶是铜质的。新的内院铺了和广场统一的砂石材质,新建筑内墙也是同样的砖材。庭院的中央是在石头和砖的平台之上的一片苹果林。
我们与法国建筑师Jean-François Chevrier和Élia Pijollet以及博物馆长合作。博物馆收藏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代,最著名的是Matthias Grünewald和Nicolas von Hagenau的祭坛屏风作品,以及19到20世纪早期的材质、摄影、画作、雕塑、壁画和人种学的记载,主要关注当地艺术历史作品及现代艺术作品。
修道院改造后室内
国王的新衣
祭坛屏风来自当地的修道院教堂,修道院的内部用钢架进行了加固,让木结构看起来就像艺术品。修道院地面层和旁边的小阁楼中进行了11到16世纪绘画、雕塑和手工艺品的展览。下层进行了考古学的展出,地下画廊由3个展览空间组成。最开始的环线是博物馆从19到20世纪早期的历史展品,第二个展馆是馆里最重要的作品,小房子之下是扩建展馆的核心部分,它连接项目的三个维度:城市发展、建筑和博物馆。新建筑首层和二层是20世纪的展览,与组成房间体量的小单元相连。这里的作品都是互相关联的,而非根据展品属性互相划分。
修道院改造实物模型
原建筑主入口面向街道,使游览流线也更完善。修道院建筑是古典艺术作品展厅,相比新建筑部分修道院空间更适合布置15至17世纪的绘画作品。原有建筑的屋顶结构在改造中暴露出来,从而为古典绘画作品营造更好的空间氛围。修道院内部改造中,我并未加入现代语言使空间新旧分明,因为我觉得游客在建筑中并不会对新旧那么敏感。但这并非修旧如旧——仔细看内部空间,你还是可以清晰分辨新与旧。建筑内部通过渐变和抽象的方式使新旧过渡自然流畅,最终空间是天衣无缝的统一体。
修道院庭院平面及内景
游览体验也变得更有趣,改造中只有两个元素——深邃的拱门和连续的楼梯空间。连接博物馆两翼的是一条地下连廊,地上小屋来源于场地原有的一个入口建筑。我们还原了曾经的连接关系,很冒险地根据这个原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推敲。我对这个简单的形体很着迷,觉得它有很大潜力。最终的建筑形体更抽象,并非原建筑的山寨版本。我拒绝模仿原有外形,而是想挖掘其潜在逻辑。新建筑不是装饰物,而是聚集的场所。地下连廊的天窗,是地面上下视线与光线交流的媒介。
地下连廊位置
地面以上历史照片
推敲概念模型
改造后场景照片
地下连廊模型
连廊室内照片
建筑另一翼新巴西利卡是当代艺术展厅,窗户是抽象化的哥特式建筑的玫瑰窗,室内空间和修道院内部改造采用的是同种建筑语言和材质。
新建巴西利卡照片
巴西利卡推敲模型
巴西利卡剖面图
在新巴西利卡的展厅中,一二层空间层高较低且狭长,隔墙没有贴着楼板,呈现出漂浮的状态,狭长的空间也随之流动起来,这种布置方式与展厅内的法国抽象艺术运动的作品相得益彰。
巴西利卡展厅模型
巴西利卡展厅室内照片
哥特是一种信仰
新建筑的材质上原修道院建筑经历了多次修缮的各种表面材料与不同时代窗户都是历史痕迹。通过中间折断新砖,整齐的面朝内,粗糙的面朝外拼贴,使新建筑在外墙材质上与修道院建立联系。我们曾经在某中国项目里也这样尝试,但最后不了了之,这次在科尔马博物馆扩建中得到实现。哥特窗并没有使用拱形结构,而是在室内营造了一个矩形到拱形有机转变的深邃落地窗空间。
立面材料
我觉得我们可以向中世纪大教堂学习。站在这些教堂前,人们会感受到一种不可抵挡的魅力。这是结构、空间、装饰整合统一的能量。在哥特教堂中能看到的一切——十字拱顶、尖拱、飞扶壁⋯⋯它们是支撑建筑的结构,同时也限定和构成了空间,并且充当装饰的作用。
哥特式窗构思草图
现存哥特式窗
窗户模型
室内矩形窗有机转为室外哥特式窗
城市建筑
马德里BBVA银行总部
对我而言,建筑最有趣的是城市文脉,以及如何容纳都市生活,如何对待城市的公共空间,如何创造社交场所。我反而认为建筑的功能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银行总部还是博物馆。马德里BBVA银行总部就像一座城市,而恩特林登博物馆是在一个中世纪古城的改造项目,这两个项目都体现了建筑设计前对城市的思考以及建筑如何更好为城市服务的重要性。
公元前古罗马皇帝戴克里先曾经在克罗地亚地中海边斯普利特(Spilt)建了一座宫殿作为他退后的居所。两千多年过去了,宫殿已经发展成了一座城市,可以说它就是城市的原型。建筑有巨大潜力可以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不会被建筑功能所约束。
公元前305年戴克里先宫殿原貌
戴克里先宫殿现状
建筑演变为城市(Architecture Becoming A City)
BBVA银行总部位于马德里北面的新城开发区域,所有街区建造与中国随处可见的新城一样,每个建筑都像孤岛。我在做BBVA项目之前,已有部分建筑正在施工。业主希望我能保留现有建筑,并在现有建筑西侧新建BBVA将来的办公总部。设计前我受戴克里先宫的启发,思考建筑的灵性和潜力,一旦银行不再在这里办公或将来功能发生改变,这个新建筑同样也能为广大市民服务,成为城市生活的节点,像戴克里先宫的发展历程一样。
BBVA项目之前场地照片
竞赛时,我采用的地毯加指状的空间策略获得了业主和评委们的青睐。现有建筑并没有很好地与新建筑结合在一起。概念上,地毯一部分空间被剪切后直接树立成为塔楼。剪切后的负空间成为绿色广场,与马德里斗牛场有一种空间上的呼应,是西班牙城市公共空间原型的再现。
赫尔佐格竞赛概念图模
西班牙马德里斗牛场
把握瞬间的本质
塔楼朝向从东西向改为正南北向,使之前纵向整体的空间有了些许突变的空间。地毯策略将现有建筑进行了部分剪切和填补,使之与新建筑成为有机整体。指状空间数量上的减少,使室内外空间变得更舒适。塔楼高度和BBVA老总部大楼的高度是一致的,这是建筑尺度上的一种呼应和联系。
塔楼朝向的调整
现有建筑的整合
广场,地毯,塔楼三要素
我认为此项目是一个内向的“绿洲” (oasis)。线形的结构由一些3层的楼房组成,通道和花园随着地形覆盖了整个场地。在这个结构的中心裁剪出一个“圆盘形”的“低腰的”建筑区,在这里竖立一幢23层的大厦,使这个项目成为马德里的轮廓线。这幢大厦从它的基座——一个圆形的广场升起来,并在这里安排主要的入口和公共设施。产生一种社区的感觉,而相对小的办公单位允许雇员与它们的特殊的群体联系。
指状空间的推敲
返璞归真的新尝试
塔楼与BBVA原建筑对比
塔楼面向高速路更有标识性
塔楼两侧楼梯空间
我为了在工人中间鼓励交流,让人们步行而非乘电梯,他们可以相互见面和交谈。装有玻璃的办公区的透明性,多层建筑和指状绿色庭院空间为现在的银行办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且外部空间成为员工交流的社交场所。将来一旦功能发生改变,这个建筑增加咖啡、餐馆、理发店等功能也能非常好地为城市服务。
剖面图
指状空间
内部空间
用技术表达艺术
我做的“绿色措施”包括自然通风、遮阳幕墙(shading overhangs )、太阳能电池(photovoltaic cells)和水再循环。在冬天,“绿色通道”将用可伸缩的天窗覆盖,创造一个温室一样的环境。我预计这些措施将减少能源消耗30%,花园将各具特色,按计划种植一批悬铃树、一个石头花园将种植日本的槐树,有杨树和柏树的林荫道,主要广场种植橡树。
雨水收集和回收利用
塔楼与圆形广场
建筑是开放的,在内部营造的社区生态环境下,建筑本来并不需要表皮的。考虑到基地太阳辐射严重需要遮阳,我根据建筑的各个朝向的不同情况设计了不同尺寸和角度的遮阳板。
遮阳构件模型
遮阳构件朝向研究
遮阳构件尺寸
遮阳构件照片
BBVA总部街景照片
瑞士都市圈的一块阿尔卑斯拼图
Chäserrugg山顶缆车站
Chäserrugg是个喉音词,“chäse”与“cheese”同音,但在这是罗马拉丁语,译为“凯撒”,即“帝国”。而“rrugg”是指“后方”,所以它的意思是“帝国的后方(back of empire)”,缆车站座落在苏黎世西南面风景秀丽的悬崖边。
区位分析图
基地风景
这是个私人项目,业主拥有升降机和两个站台。我们就在这海拔2100米的顶部对此进行改造——一个滑雪站和上山吊椅。下一阶段,我们将在这开发小酒店和展台。这里的地势风景如画,就像Walensee湖上的悬崖峭壁(cliff),背后可见绵延远方的阿尔卑斯(Alps)山脉。这些山约2200米高,而背后的阿尔卑斯山是双倍高度。
这些美景打动了我,它就像瑞士都市(metropolitan)的一块拼图,瑞士是一个既不很城市化也没有乡土气息的国家,而这块地有着城市化(urbanized)的自然景观。这片观光胜地无论如何改造都不会失去城市性,这得益于1972年建成的Unterwasser-Iltios-Chäserrugg缆车线路,从苏黎世和圣加仑州到该区只要不到一小时——其实在瑞士只要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自由抵达任何地方。
山谷照片
原缆车路线
都市景观下的综合体(Complex in Urbanised Landscape)
这是山谷,那就是其间的车站,以及山顶。场地现存的布置情况很糟,只有连续的石制建筑供轨道上的列车使用。从这到下一阶段序列(sequence),有缆车(cable car)或缆索列车(funicular train)将人们带到山顶站台。
旧缆车站照片
这就是我们改造(intervention)前的样子,很难看也极分散。缆车抵达的站点只是个简陋木棚屋(shack),除了喝点热茶休息一会,人们都不想在这多停留,因为这里没有供人停留的空间品质。所以业主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美景,在这里创造更多活动可能性——冬天花样滑雪,夏天徒步旅行。
新缆车站照片
所以我们决定拆除原村庄,将所有功能整合统一(incorporate),成为图中的这一处场所。我想在缆索列车抵达的路线上创造特殊惊喜,去掉多余的功能,创造一把通往出乎意料的别有洞天空间的钥匙。这就是我们操作的方式,有三个基本元素:缆车终点,然后是大屋顶和服务区,最后是餐厅酒吧。同时我们还要重做整个建筑的技术部分。
缆车站+餐厅+大屋顶
轴侧构成
自从缆车投入使用后,原来供建筑工人住宿的房子就被临时改造成餐厅。而现在这座房子已经被拆掉,为做新的餐厅腾出空间。同时,原来混凝土基础钢结构的缆车站也换上了新的表皮。新的餐厅位于缆车站的上方,其形态顺应地势向南延伸。巨大的屋顶则将两个部分连接在一起,并形成了一个室外的欢迎大厅。
模型照片
结构模型
结构的自治
重建的结构只用硬木材料,所以我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寻求简洁有力的悬挑结构(cantilever),必须能抵抗高处强风荷载。所以这些结构同时又像雕塑作品,空间形式同时既是结构又是装饰。同样,灯具家具等都是我要表达的建筑语言的一部分。我还在站台中间布置了酒店,所有的基础设施和户外功能均可在白天供人们使用,可以开聚会。餐厅被塑造成长条形的灵活空间,云杉木装饰营造了整体温暖氛围。低矮的屋顶下紧密排列的木梁成为了整个建筑的主要元素。
剖面图
室内空间照片
由于餐厅三面为大面积玻璃窗,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山顶壮丽的景色。剩下的一面我们设计了凹进的小隔间,每个隔间配有供休息就餐的桌椅且开有小窗,提供给游客独特的山地景观,用餐体验很好。但当你将门关起来这就成了可供睡觉的封闭空间,类似在火车卧铺或胶囊旅馆。所以我们设计了亲密交流的空间,与周围开敞的大场地产生对比,所以这里也吸引了本地人前来体验。
小隔间多功能区
这是最后一张图,感谢你们的耐心倾听!
悬挑大屋顶外景
问答环节
Q
你说你在2015年共完成了11个项目然后给我们展示了4个,请问选出这4个的依据(criteria)是什么?
赫尔佐格
我觉得把恩特林登博物馆与BBVA银行放在一起对比会很有趣,而Chäserrugg车站我也很喜欢,因为没人想到我会做这种建筑。当然现在我没有很多实拍图片来展现它的美感,但它确是极其美丽的小项目,我想告诉你们我喜欢做这类建筑,虽然需要付出很多心血。我做缆车站付出的精力不比做瑞士罗氏制药企业大楼或BBVA总部或更大尺度项目所花的精力少。Miu Miu旗舰店也是如此,它不壮观(spectacular),但当你细看就会发现很有意思。这就是我的准则——展示小尺度而非大尺度的作品。当然如果把波尔多体育场和慕尼黑安联球场对比来看也很有趣,但我突然想到切尔西斯坦福桥球场也很精美,但全部展示是不可能的。在哈佛大学这种教学(didactic)场所我想通过对比的方法来阐述作品,而非展示一些所谓迷人壮丽的设计——现在我们对此越来越不感兴趣了。我不知道自己某些作品被认为是优秀还是平庸(mediocre),我对这些评价术语不感兴趣,我们只想弄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Q
你在体育场或博物馆这同类项目中作出许多差异性(variations),问题是它们彼此之间的关联是什么?我觉得你展示的例如Miu Miu旗舰店与你之前在东京青山做的项目有关联,现在你想做截然不同的设计,你看待Miu Miu和Prada旗舰店当然是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材料,或者你在恩特林登博物馆项目使用的处理新建筑的手法,应对历史保留的问题,在那样的语境(context)中引入新形式。我很感兴趣这些关系是什么,是与先例还是其它时期或你以前做过的某个项目的关系?而且关于类型学(typology)的讨论,因为这是你的成长历程(upbringing)和接受的教育以及你的老师Aldo Rossi对你的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我想知道你是否能说说转化(transformation)应用的心得,例如你说的波尔多球场如果放在英国就会显得脆弱(fragile),需要更强硬的(tougher)建筑形式,人们会对形式很敏感。你说的某个类型,是如何依据情况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
赫尔佐格
说到翻新保留(renovation,preservation),我曾在纽约的军械库(Armory)谈到过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在军械库做改建翻新的任务,所以在科尔马恩特林登博物馆的语境下讨论这一点很有意思,因为在这个项目中我所用的保留历史的手法与以前我做的例如Scarpa或其它项目都不同。我想到Ruskin,一位19世纪的思想家,我们的观点不合,但我意识到这个历史性基地也可以表达我们当下时代的某些诉求,这是哲学命题。建筑就是高度哲学性的,这就是为什么建筑总是独一无二的,它永远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generic)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建筑总是各不相同。并非我刻意将它们作出差别,它们不同是因为西班牙与法国有不同的成分,我也不可能把瑞士的形式照搬到法国。这就像当你观察城市与场地,背后是有逻辑的。今天在这我没讲波尔多体育场,但我举个例子,BBVA银行总部就不可能建在英国或法国,否则显得很荒诞(absurd),因为它是很有西班牙风格的建筑,有浓重的摩尔式(Moorish)建筑风格。或许城市的这块区域使我更容易想起西班牙南部,而非马德里的市中心,因为这里显得更荒芜干燥( deserted,arid),这就体现在项目的内在特性。
Q
您的作品表现出的大胆(fearless)个性让我总是很受触动,您并不忌讳哥特式窗(Gothic window)。我的意思是如何避免类型上的矛盾对抗(typological face-off),尤其是那些过去历史的元素往往被抛弃,或者敬而远之放到其它位置。我很惊讶您竟然会选择用哥特式窗并添加同时代元素,使它有机会穿越历史恢复成当今建筑的重要成分,这是很不寻常的。因为正如弗拉西斯培根曾说,我们必须与前袭先例(precedent)做斗争,再也不要画肖像,不要做哥特式教堂(you have to really do battle with precedent,you cannot do portraiture any more,you cannot do Gothic churches anymore)。我不确定您是否在做斗争,您似乎能够通过大量结构优美地表达历史元素?
赫尔佐格
我很感谢你刚才的评价,或许是年龄的原因,我总是被禁止的事物吸引。如果我们回溯历史,就会发现现代主义(modernity)建筑以各种理由禁止了很多东西。今天下午我在幼稚地想,当我谈到这个项目中新巴西利卡(new basilica)表达传统(speak to convent)时,是因为它们在互相注视。我们可以把窗户想成建筑的眼睛,孩童或许会将窗户看作脸上的双眼,它们为什么不能有这样的类比呢?但当你走近看就不是这样了,这不是模仿,也不是好莱坞式的抄袭。我们现在更喜欢做历史保护类的项目,我提到军械库的时候就意识到,在美国要做遗产保护就要斗争。他们希望你减少空间层次,这也是我想做的,但是我更希望保留现存在那的裸露的表皮(naked surface),我们恢复了某种基调(ground tone),因此当你进入空间时并不会看到所有瑕疵(flaws),就像在Scarpa项目里做的改进修正一样。或许有人说,哇!这里有个伤疤(wound),我就会对它进行哲学性的理解。
结语
赫尔佐格作品中有深深的本土烙印——尊重建筑场所,恰当的建造以及精确的细部节点,这些都继承并发展了瑞士早期的现代主义理念。然而赫尔佐格决不照搬风格化的现代主义教条,他有自己充满生机的元素,他让材料元素充当主角站在聚光灯下。他的建筑往往没有惊人的姿态,没有曲线,没有复杂空间,没有体量雕塑。他重视的是立面的真实表皮效果。
他自己曾说:“建筑就是建筑,它不可能像书一样被阅读,它也不像画廊里的画一样有致谢名单,标题或标签什么的,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反对具象,我们的建筑的力量在于观者看到它时的直击人心的效果。”他们用的图像不是叙述性的,不像哥特教堂中的叙事玻璃墙一样讲述一个故事。他们的建筑也许没有那么多所谓的思想、观念等,相反那些最质朴的感官冲击,鸟语花香,则更会打动人心。所有这些图像都是非具象的。他希望建筑能够穿越意识,穿越文脉和文化的层叠,直接抵达知觉。
END
作者介绍
孙志健
东南大学本科在读,关注ETH体系Olgiati, Kerez, Pascal, Dietmar Eberle等建筑师。
志健在全球知识雷锋的其他文章
推荐人介绍
梁睿哲
苏黎世联邦理工建筑学硕士。瑞士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协会执委会委员。曾任职于赫尔佐格德梅隆建筑事务所。睿哲于2016年在瑞士创办建筑师社交网站ArcDog,给年轻的建筑事务所上传自己的作品。2017年新增加了ArcDog Film 建筑视频、ArcDog Images 建筑摄影和ArcDog Books 建筑书籍栏目。
ArcDog Film
ArcDog Film 建筑短片是ArcDog的建筑视频栏目, 从2017年2月开始拍摄,试图以视频的方式记录建筑日常的一面。我们认为建筑不是一张张静止的图像,它是有声响、质感、时间、温度和情感的。
您可以在Vimeo, Youtube, 优酷,新片场观赏到ArcDog短片,更多动态欢迎关注ArcDog豆瓣。
ArcDog Film
The beautiful moments of Architecture.
http://arcdog.com/film/
ArcDog豆瓣:
https://www.douban.com/people/arcdog/
推荐阅读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全集》(第一卷1978~1988年)(第二卷1989~1991年)(第三卷1992~1996年),(德)马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El Croquis 129/130.Herzog & De Meuron 2002-2006》[M].Madrid:El Croquis Editorial
雷锋福利
欢迎添加“全球知识雷锋机器人”,邀请您加入知识雷锋粉丝群,由各校学术大牛作者坐镇,会日常分享学术资讯及思想交流讨论,快来加入组织吧”(•̀ᴗ•́)و ̑̑
特别通告 · 最受欢迎建筑大师知乎课提名
感谢大家对全球知识雷锋的支持!自6月初发刊起到现在已经发布了32篇全球大师讲座,陪伴大家度过了半年学习时光~今天,知识雷锋在知乎上开通了专栏,想问问大家最想听哪位建筑师的设计课呢?请大家踊跃留言提名,知识雷锋将尝试邀请最受大家欢迎(点赞数最多)的建筑师来知乎开设计课,足不出户就能跟随世界大师做设计~